1) 瞭解決策會何重要?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句話用來說明決策的重要性是再適當不過了,它說的是以往的決策錯誤,一定會造成現在或未來的困境。看看每天新聞上的焦點新聞,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
人生中,選擇往往比努力還要重要,好比要開車從台中到台北,但(選擇)了南下的交流道,這樣車開的愈快(愈努力)只會離目標愈遠。選擇就是做決策,在職場上也是這個道理,我們愛你/妳所擇是值得尊敬的事,但可能難以持之以恆,也就不易成功,應當擇你/妳所愛才能夠心、力合一,有效的往目標前進。
2) 用筆做決策
人的思緒是非常動態的,只用腦思考,容易讓注意力跑掉。最好的方法是把思緒用筆寫下來,這樣做可以把思緒化為實際的文字,再透過文字的呈現,引發更多的聯想,如此就會符合了人腦的運作原理,做出有效的思考。
用筆決策,拿張白紙寫上決策標題,什麼事情需要做決策?再來畫一個表格,在表格的第一欄,從上到下寫上有那些選擇項目,表格的上方寫上優點/分數及缺點/分數。接下來就可以開始腦力激盪一翻,把每個選項的優點、缺點儘可能的選上,但別忘了留些空白,因為新的概念可能隨時會出現,一有新想法,馬上就加進去。
再來就是做評分的動作,評分完一加總,那麼決策也就明白的呈現了!誰說決策很難,這樣不是很清楚又容易嗎?
3) 考慮愈多、錯誤愈小
上面的表格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選項愈多或者優缺點列的愈多,則決策的結果將愈正確。
這是有科學根據,統計學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理論叫做迴歸方程式,它是用考慮變數來估計結果的有效工具,具有很強的理論依據。迴歸方程式的應用,好比每年過年就有人會去問交通部,要估計從台北開車到高雄要花多少時間,這個要花的時間就是要估計的結果,而考慮變數就是像車流量、交通動線、道路品質等等。迴歸方程式裏有一個參數叫做誤差,它有一個特性就是當考慮變數愈多時,誤差就會愈小。也就是是當決策的考慮因素愈多,決策錯誤的可能就會愈小,也就愈能做出正確的決策。
這就是習慣領域中的「參數思考」概念,學習,很重要的就是要多累積腦中的參數,當參數愈多,考慮事情愈週詳,所做的決策自然也會愈正確!
4) 要能承擔風險
雖然考慮愈多,決策會愈正確,但做決策的時間使用長短也是我們應當要注意的。我們要儘可能在決策時間內,收集到要考慮的條件,而不是任由時間流誓只因尚未完全掌握。
凡事一定有風險,我們每天開車上班,當車子以時速100公里開在高速公路上時,就是在承受著潛在風險,但我們不能因為有風險而不去上班。又如警察每天巡邏,也都有被歹徒傷害的潛在風險,但警察也不能因此而不去維護治安。
做決策也不會有100%正確的保握,決策錯誤的風險一定是有的,但當我們能夠按照上面所提的四大要素思考決策時,就可以有效的降低決策錯誤的可能,在有效的時間內選擇最可行的行動方案!
(蔡秋榮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