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3日 星期日

如何持續保持「專注力」?

我熱愛打網球。網球算是一個難度相當高的運動,它不容易入門,但是只要你度過了初學者的過程,相信我,你會愛上這個可以陪伴你一生的運動。網球也是個不容易打好的運動,很多一起打球的球友打了二、三十年了還是經常會有離譜的失誤產生,因為打網球對於肢體的協調性要求非常的嚴格,些微的動作差別就會造成完全不同的擊球結果;但是這並不是網球最難的地方,打網球時的心理因素對於比賽的結果更是具有關鍵的影響性。

通常我們都是進行雙打的競賽,我發現每當雙方比數相當接近的時候,心情的起伏總是特別的大,因為在這種時候打出的每一個球都可能會決定比賽的結果,那一方的擊球穩定性較高就會贏得比賽。這道理雖然簡單,不過實際操作起來卻相當的困難,因為你必須保持非常高的「專注力」。我發現在打球的過程中,你的思緒經常會不自覺的有許多的指令,例如:「要注意腳步要蹲低喔!」、「要看準球喔!」、「要注意對手的位置喔!」……。眾多的指令都須要你的動作去配合才能完成,但在緊張的比賽過程中,我發現每當我心裏的指令愈多,我愈無法專心的打球,結果就總是會失誤,或給對手製造了得分的機會。這種「愈想打好,愈打不好」的狀況一直困擾著我。

直到最近,我終於找了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但不是因為打球,而是透過我的工作。就在上個月我接手處理一個代工廠品質管理的問題,這是一個跨公司的流程改善專案,它已經進行了一年多了,不過還沒有得到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我們跟代工廠的負責人員每周都會有例行的工作會議來檢討專案進行的狀況,然而一年多了似乎都找不到問題的徵結。就在我被告之要接手這個專案的前幾週,我被邀請開始參與跟代工廠的例行會議。然而在幾次的會議後我發現了幾個事實:

一、語言的隔閡: 因為原本的專案負責人是一個美國同事,而代工廠是一家台灣的公司,與會的人只有我的美國同事聽不懂中文,但大家為了配合他,因此全部用英文來開會。有好幾次我發現雙方的對話有些詞不達意的感覺,就會主動介入先用中文和代工廠溝通,瞭解他們的具體想法後再轉達給我同事,我發覺這樣子雙方對於議題較容易有共識。

二、主題不明確: 再者我發現第二點事實是,討論的內容流於工作檢討,而不是流程及問題本身。由於每個人的重點是在自己負責的工作項目上,根據以往的經驗,這樣的會議內容經常是別人在報告他的工作,而其他人則在準備自己的報告項目,所以大家不會把心思集中在一個相同的主題上,結果就是下周再檢討,具體進展不大。

因為有上面的問題存在,所以參加這種「無法拒絕的會議」成為了大家一致的痛苦。在我正式接手這個專案後,我先針對以上二個問題來改善。首先,因為美國同事交接給我後就不再參加會議了,所以第一個問題立即就克服了。不過重點是在第二個問題上,我先讓大家瞭解到我之前觀察到的狀況,然後說明我們以後會聚焦在一致的討論主題上來取代工作檢討。我們重新回想當初這個專案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期望的結果,然後我依此提出一個主要觀察指標及一個次要觀察指標,經過討論後得到大家一致的認同將以此二個觀察指標做為未來會議的主軸。

後來的幾次會議,我們首先掌握了二個觀察指標的現況,然後依此為基準,再定義出要達到的明確目標值。透過這個過程我們很容易可以掌握現況和目標的差距,而且大家很自然的產生一個相當清楚且一致的的目標。我發現當大家的心思都放在同樣的一件事情上時,所產生的加乘效果是很可觀的! 我們在後來的每次會議中持續專注於檢討觀察指標,然後一起尋求改善的做法,這樣子每週的例行會議我們都可以看到一點點改善,也看到與目標間的差距逐漸的縮小了,這使得與會的人都很有成就感,而且我們的會議時間也愈來愈短,到後來甚至只開了五分鐘就完成會議! 經過不到一個月的努力,我們就達成了預定的目標,也得到公司內部相關主管的認同,結束了專案及每周的例行會議。

就在我為這個專案忙了一段時間,終於再度有空到球場打球,但我同樣會在激烈的比賽中碰到「愈想打好,愈打不好」的問題。我突然想到這個其實和我處理的專案是一樣的問題:因為腦中同時有太多的指令要求身體來執行,結果就是經常顧此失彼。我開始試著讓我的心思專注在一件事情上,我選擇把注意力放上「球的旋轉」上,除了這件事,盡可能不讓腦中其它的念頭來干擾。很快的我就得到非常好的效果 ─── 原來身體在長久的鍛鍊下,早就比頭腦更清楚每一個動作要如何做,只是因為頭腦一直下指令去「干擾」身體,才導致失誤的產生。幾次的練習後,我完全掌握「專注」的訣竅,讓頭腦充份相信身體的執行能力,頭腦因此更容易專注在選定的目標上,而身體也可以完全放鬆的自在揮灑。

透過這個有效保持「專注力」的方法,我在幾天內連續贏了幾組以前從來沒有贏過的對手!
(蔡秋榮 文)